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挖掘机合唱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挖掘机合唱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音乐学院乐器专业毕业的学生们,现在都在做什么?
小提琴音表毕业,读到硕士,一直教学生呗,每周26节小课上着,两万来块钱,仅生活而已。
大学同学多数自己开琴行了,女生嫁人,顺带教教课,也有大号哥们毕业去开挖掘机的。
负责人的告诉你:音乐教学与音乐表演毕业的通常95%做中小学教师;其他专业的通常对口就业,还有不少人做主持人司仪。还有部分人去企业公司,能力强的开琴行做老板,还有一些改行。
音乐教育和表演是两个不同的专业,说一点历史和专业联系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,***院成立了高教部和教育部,顾名思义高教部统管全国大专院校,教育部统管基础教育和部分职业教育,当时的情况简单分工明确,众所周知的原因,这些职能部门后来都取消了,只留下了教育部统管全国教育事业。九十年代末期,全国大专院校开始了大合并,名义上是要办世界一流大学,实际上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其结果是,良莠不分,一地鸡毛,效果可想而知,也是***决定脑袋的结果。再就是这种改革使的私立大学遍地开花,各大学普遍无节制的扩大招生名额和范围,乱象丛生就成了必然。国家原来的音乐学院是按照大区区域划分和设置的。比如中央音乐学院是面向全国,上海是华东地区,沈阳是东北地区,西安是西北地区,四川音乐学院是西南地区,天津音乐学院是华北地区,华南自然是广州了,只是华中地区没有设置,由原来的湖北艺术学院代替。所以原来的湖北艺术学院,现在的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演奏和理论专业特别突出,尤其是音乐理论专业。本世纪初,无限制的扩大招生以后,出现了很多奇葩现像。比如钢琴演奏专业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每年音乐学院的招生名额不会超过五个,有的学院甚至于宁缺毋滥,仅仅招收一两名学生,有时甚至会轮空,因为不达标。当时的学生是五六个老师带一名学生,专业课,理论课,文化课,外语课,欣赏课,合奏(合唱)课,室内乐课等等,不一而足。如此严格的招生和专业安排,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,毕业生百分之百分配到专业艺术表演团体,极少有改行另外专业的。像老百姓熟知的殷承宗,是盛中国等一大批著名的演奏家,都是这种严格教育,训练的结果。现在的艺术院校动辄几十名,有的学院小提琴一次招收三四十名,质量可想而知。这些艺术学院成了最大的印钞厂,老师,管理者富得流油,学生仅仅是拿到了一纸文凭,专业质量可想而知,毕业即改行,靠自己的那点专业水准为生,只能是死的更快。现在的音乐学院毕业生基本上都改行了,从事专业工作的不到百分之五,而且全部都是合同制。顺便说一下,原来的音乐教育是由师范大学承担的,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音乐教育者,演奏和理论专业由音乐学院承担,这和欧美的教育体系完全不一样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挖掘机合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挖掘机合唱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